基本规格 | |
---|---|
摄像机类型 | DVD |
感光器元件 | CCD |
感光器像素 (万个) | 110万 |
感光器数量 |
图像感光器数量即数码摄像机感光器件CCD或CMOS的数量。多数的数码摄像机采用了单个CCD(电荷耦合元件)做为其感光器件,一些低端的数码摄像机会采用CMOS,由于使用CMOS作感光器件的数码摄像机比较少,在这里就不作讨论。而接近专业级的数码摄像机是用3CCD作为其感光器件。3CCD影像感应器以特制的光学菱镜,能将光源分成红、绿、蓝叁原色光,这叁原色光分别经过叁块独立CCD影像感应器处理,颜色的准确程度及影像素质比使用一块CCD影像感应器大为改善。
可以说,单CCD和3CCD的区别在于两者的取光。数码摄像机所拍摄到的影像,是通过光所产生出来的。光是由原色所构成,这三种原色分别为红色、绿色及蓝色。而所谓3CCD的数码摄像机是通过特有的三棱镜把光线分解为3种颜色(红、绿、蓝),然后经过三块独立的CCD影像感应器处理。确保达到高分辩率及精确的色彩重现效果。而现市面上大部分都是单CCD摄像机,即通过4种辅助颜色把色彩重现。但从辅助颜色转化成原色必须通过数码摄像机进行演绎,而演绎的过程却会引致色彩误差。但是3CCD影像感应器几乎可以原封不动地显示影像的原色,所以不会因经过摄像机演绎而出现色彩误差的情况。
单CCD和3CCD几乎可以作为划分“专业”和“非专业”数码摄像机的标志。理论上3CCD的成像和感光度都要比单CCD的优秀。除了CCD的个数,在选择数码摄像机时,还应该注意感光器件得出寸大小。但是一般而言,喜欢用数码摄像机拍摄家庭录影带,或用作旅游记录的用户,单CCD的数码摄像机已经足够了。而3CCD因为其成像的优秀,加上价钱比起胶卷摄像机便宜,所以很受专业用户,如电视台,或者独立电影制作者的青睐。
|
图像感光器尺寸 | 1/5 |
水平清晰度 (线) |
清晰度
清晰度,一般是从录像机角度出发,通过看重放图像的清晰程度来比较图像质量,所以常用清晰度一词。
而摄像机一般使用分解力一词来衡量它"分解被摄景物细节"的能力。单位是"电视行(TVLine)"也称线。意思是从水平方向上看,相当于将每行扫描线竖立起来,然后乘上4/3(宽高比),构成水平方向的总线,称水平分解力。它会随CCD象素数的多少、和视频带宽而变化,象素愈多、带宽愈宽,分解力就愈高。PAL制电视机625行是标称垂直分解力,除去逆程的50行外,实际的有效垂直分解力为575线。水平分解力最高可达575x4/3=766线。但是限制线数的主要因素之一还有带宽。经验数据表明可用80线/MHz来计算能再现的电视行(线数)。如6MHz带宽可通过水平分解力为480线的图像质量。低档家用录像机,如VHS,最多能有240线的清晰度,高档家用摄录机,如S-V而数码摄录机的记录方式是数码信号的格式,清晰度在500线以上。(普通电视的清晰度大约280线,VCD的清晰度是230线)。
|
光学变焦倍数 | 26倍 |
数字变焦倍数 | 1200倍 |
取景器 | 彩色取景器 |
闪光灯 | 内置 |
照明度 (lux) |
照明度(Lux)是测量摄像机感光度的一种方法,换句话说,摄像机能在“多黑”的条件下可以看到可用的影像。照明度数值越小,对拍摄环境照度要求越低,可以在较暗的照明条件下得到干净的图像,适应性越强。
勒克司(Lux)是用来测量投射在物体上的光的数量的米制单位,在英国叫做尺烛光(lumen),在欧洲的等叫做Lux。具体地说,1Lux等于一支蜡烛从1米外投射在一平方米的表面上的光的数量。10 Lux等于10支蜡烛从1米外投射到物体表面的光的数量。
1Lux的摄像机据说能在一支蜡烛的光亮下离物体大约3米以外的地方拍摄到亮度正常的影像。今天市场上的许多摄像机就能做到。问题是所得到的图象质量并不好,画面全是雪花般的噪点,清晰度和色彩还原都十分的差劲。
影响画面的主要是DV镜头的聚光能力。1Lux是入射光即投射在物体上的光的大小,也是你的照相机捕捉到并记录了反射回来的光。即射到物体上又由物体反射给镜头的光。浅色的、反射性 的物体表面比暗色的物体表面在弱光下拍摄出的效果要好。一般来说,感光器件尺寸越大的数码摄像机,就越能在低Lux的环境下拍摄优秀的画质,另外3CCD也能在低Lux的环境下有好的表现。
|
快门 | 1/50---1/10000秒秒 |
记录格式 |
记录格式简单的说就是数码摄像机拍摄动态视频和静态图像后保存的格式。摄像机拍摄动态视频格式一般有MPEG2,MOTION JPEG格式等。静态图片格式一般是JEPG(兼容exif)。
Motion-JPEG:简称M-JPEG ,它是针对活动图像而优化的JPEG压缩而称。而JPEG是针对一帧图像DCT变换来对图像数据进行压缩,通过对 电视数字信号(4:2:2数据)的每一帧进行JPEG压缩,以减少电视数字信号数据量,因此压缩的好处是显而易 见的。由于数据量成倍减少,降低了存储成本,提高了数据传输速度,减少了对计算机总线和网络带宽的压 力。所以,自从电视信号进入数字化以来,在保证最佳的视觉质量前提下,提高数据的压缩比,是人们一直 在努力追求的目标。 由于电视编辑、特技制作均需要以帧为基本单位,所以对以帧为单元进行压缩(帧内压 缩)的M-JPEG格式被成功地用于数字视频系统,特别是数字非线性节目编辑系统。目前我国非线性编辑系统 大都采用4:1 M-JPEG压缩,被认为是可以接受的广播级水平。当PAL制4:2:2数字信号采用4:1压缩时,其数据 率是5M Byte/s(40M bit/s),每小时视频节目占用18GB存储空间。 那么,是否有更好的压缩视频图像数据的 方法呢?既能保证最佳的视频图像质量,又能大幅地提高压缩比,以便更好地减少数据量,无疑MPEG-II是用 于广播级视频压缩的最佳方式。
所谓MPEG压缩是根据运动图像相邻帧之间有一定的相似性原则,通过运动预 测,参考前一帧图像与这一帧图像的相似情况,去掉与前一帧相似的冗余数据,而只记录这一帧与上一帧不 同的数据,从而大大提高了视频数据的压缩效率,这种压缩方法也称为帧相关压缩。 MPEG压缩是以图像组 (GOP)为一个单元的,由I帧B、P帧构成。一般情况下一个图像组(GOP)由15帧组成,第一帧为一个I帧, 依次为1个P帧,2个B帧,由此构成I PBB PBB PBB……结构。I帧称为参考帧,所谓参考帧是其它帧都参考的 起始帧,所以I帧是一个能够完全记载这一帧全部图像数据的帧。亦称作全帧。P帧是前向预测帧,是根据与 前一帧图像的比较,去掉与前帧相似的数据而构成的帧。B帧是双向预测帧,是根据与前后一帧图像的比较而 得到的帧。P、B帧是一个不完全帧,它需要依靠I帧而成立。可见MPEG有二大特点:
第一、 因为采用运动预 测帧压缩方式,针对视频压缩有很好的效果,在获得广播级数字视频质量的前提下,可以实现20:1的压缩效 率,数据率可降至1M Byte/s(8M bit/s),一小时视频节目占用3.6GB空间。数据存储空间利用率高,网络传 输效率是M-JPEG系统的5倍以上。
第二、 由于MPEG-II格式只有I帧是一个完整的帧。所以在电视需要帧精确 地进行剪接时会带来一的困难。
MPEG2格式大家通过对DVD的接触而多多少少了解了一些,DVD节目中的MPEG2格式,确切地说是MPEG2-PS,全称是Program Stream,而TS的全称则是Transport Stream。MPEG2-PS主要应用于存储的具有固定时长的节目,如DVD电影,而MPEG-TS则主要应用于实时传送的节目,比如实时广播的电视节目。这两种格式的主要区别是什么呢?简单地打个比喻说,你将DVD上的VOB文件的前面一截cut掉(或者干脆就是数据损坏),那么就会导致整个文件无法解码了,而电视节目是你任何时候打开电视机都能解码(收看)的,所以,MPEG2-TS格式的特点就是要求从视频流的任一片段开始都是可以独立解码的。
JPEG:扩展名是JPG,其全称为Joint Photograhic Experts Group。JPEG是一个可以提供优异图像质量的文件压缩格式,设置为JPEG格式所拍摄的照片在相机内部通过影像处理器已经加工完毕,可以直接出片。而且在大部分数码相机中,这个“加工”功能还是很出色的,并且我可以负责任地说JPEG是一个值得相信的存储格式。虽然JPEG是一种有损压缩格式,一般情况下,只要不追求图像过于精细的品质(普通消费级DC也很难谈上追求图像的及至),你会发现JPEG有诸多值得考虑的优势,所谓压缩格式就是,JPEG获得一个图像数据,通过去除多余的数据,减少它的储存大小,但在压缩过程中丢掉的原始图像的部分数据是无法恢复的,通常压缩比率在10:1至40:1之间,这样JPEG可以节省很大一部份存储卡的空间,从而大大增加了图片拍摄的数量,并加快了照片存储的速度,同而也加快的连续拍摄的速度,所以广泛用于新闻摄影。如此之多的好处,对于大多数人和普通家庭来说,低压缩率(高质量)的JPEG文件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
录制时间 | XP:约35分钟;SP:约53分钟;LP:约106分钟 |
画面尺寸 | 800×600 |
显示屏 | |
---|---|
液晶显示屏 | 2.7英寸16:9 23万像素彩色液晶屏幕 |
显示屏尺寸 | 2.5英寸 |
镜头参数 | |
---|---|
镜头性能 | f=2.5-64.4mm,F1.6-F3.4 |
焦距 | 2.5-64.4毫米 |
滤镜口径(mm) | 30毫米 |
对焦系统 |
所谓对焦系统,简单的说跟人眼的生理功能差不多,是一种模仿人眼功能的模块。对于数码摄像机来说,低端的数码摄像机均采用自动对焦系统,部分高端专业的摄像机采用手动对焦系统。
自动对焦技术是计算机视觉和各类成像系统的关键技术之一,在数码相机、数码摄像机等成像系统中有着广泛的用途。传统的自动对焦技术较多采用测距法,即通过测出物距,由镜头方程求出系统的像距或焦距,来调整系统使之处于准确对焦的状态。随着现代计算技术的发展和数字图像处理理论的日益成熟,自动对焦技术进入一个新的数字时代,越来越多的自动对焦方法基于图像处理理论对图像有关信息进行分析计算,然后根据控制策略驱动电机,调节系统使之准确对焦。
一个典型的自动对焦系统应具备以下几个单元:成像光学镜头组、成像器件、自动对焦单元、镜头驱动单元。
成像光学镜头组包括光学滤波器、变焦透镜组和对焦透镜组;成像器件是CMOS(CCD)数字式图像传感器,输出图像信息的数字量;自动对焦单元由DSP芯片作为核心器件,图像信息的采集、计算、控制策略的选择和控制信号的产生都在这个单元中进行;镜头驱动单元包括步进电机及其驱动电路,该单元接受自动对焦单元的控制,驱动成像光学镜头组中的变焦透镜组和对焦透镜组进行位置调节,最终使图像传感器输出准确对焦的图像。
|
功能特点 | |
---|---|
夜摄功能 | 数码夜摄功能 |
防抖系统 | 数码影像稳定器 |
淡入/淡出 | 支持 |
遥控功能 |
遥控功能指数码摄像机的遥控附件,可以控制数码摄像机进行拍摄或者其它操作,并不是所有数码摄像机都具备这种遥控功能。在照相机上的遥控主要有两种,有线遥控和无线遥控。
有线遥控:
有线遥控摄影附件通常就是指遥控线,这种遥控线一般长达数米,使用时,把这种遥控线的一端插入照相机上的专用插口,摄影者通过遥控线另一端上的触发钮来控制照相机。使用这种有线遥控附件,可在较近的距离内进行遥控摄影,摄影者在距离照相机3米处控制照相机拍摄。
无线遥控:
无线电遥控式的遥控摄影附件,主要是利用无线电波感应来控制照相机拍摄。大部分的准专业和专业数码摄像机都配有无线遥控器。无线电遥控摄影附件曾经是专业照相机遥控摄影的主要装备。无线电遥控附件最主要的特点是,遥控距离远、一般不受遥控方向或角度的制约,有多种遥控模式可供调选等。无线电遥控摄影附件也是由两个部分组成,即无线电波发射器和无线电波接收器,无线电波接收器装在照相机上后,通过接收数十米至数百米外由摄影者操纵无线电波发射器送来的电频信号,控制照相机进行拍摄。有些无线电遥控附件,遥控照相机的距离可达500米左右,并能同时遥控多架照相机拍摄。近年来随新颖照相机推出的一些无线电遥控摄影附件,上面还设置了各种很实用的遥控模式,摄影者可随意调选,从而对照相机进行不同方式的遥控。
|
内置麦克风 | 支持 |
录音系统 | 支持 |
照片模式 |
照片模式即数码摄像机可用作拍摄静态图片的模式。数码摄像机除了可以拍摄视频外,一般都兼顾静态图像的拍摄,这就是数码摄像机的照片模式。低端的数码摄像机一般不会在静态图片上采用什么技术,图像分辨率比较低,只有45-80万像素,而中档的数码摄像机,静态图片的分辨率可以高达100万甚至到达300万像素。
静态图片的分辨率取决于数码摄像机感光器件(即CCD)的大小,也可以把图片拍摄在DV带上,在这种情况下分辨率就跟视频格式大小相同。
拍摄静态图片的文件除了存储在DV带上外,还可以储存在记忆卡上。大部分的数码摄像机由预设模式,比如,风景、运动、夜晚和日出等。除了拍摄静态图片外,还可以设置手动功能,例如设置快门、曝光补偿的参数,非专业的数码摄像机,很少有光圈的设置。
除此以外,一些数码摄像机的静态拍摄功能还能融入动态拍摄功能中,例如以静态图片为背景的合成拍摄,或者特殊效果,如黑白,马赛克、多种画面效果模式,如负片技术、怀旧、单色、油画、负感作用及镶拼图案等,为你的录像加添无穷变化。
一些数码摄像机,为了实现一机两用,还特意为数码摄像机安装了闪光灯,在拍照模式中的设置一点也不劣于数码相机。但是,毕竟数码摄像机不是专业的拍照工具,其效果比起数码相机还是有一点差距。
|
功能特点 | PicBridge直接打印 |
输入输出 | |
---|---|
接口类型 | USB 2.0 |
模拟视频输入/输出 | 视频输出 |
模拟声频输入/输出 | 声频输出 |
AV端子 |
初次使用数码摄像机的朋友往往弄不清楚机身上数目繁多的各种端口的作用,由此导致了不能充分的利用数码摄像机的各种高级功能。一般来说数码摄像机主要有模拟视频输入/输出和模拟音频输入/输出端口。
通过模拟视频线路,可以直接被带有复合视频输入/输出端口的播放器所识别,那么连接数码摄像机端口的就是视频输入/出端口。以电视机为例,因为一般的电视机,只接收模拟信号,而存放在DV带上的信号为数字信号,两者本来不兼容。但是经过数码摄像机的模拟视频输出/输入端口,可以直接把DV带上的内容在电视上播放,这个端口就是模拟视频输出,这个过程就叫做模拟信号输出过程。
相反,以信号线把电视和数码摄像机连接起来,数码摄像机能用其DV带录下电视节目,这个过程就是模拟转化数字过程,也就是数码摄像机的模拟信号输入过程。
一般在数码摄像机上,有两个模拟转换接口,一个为普通的信号线,连接视频的是黑色插头的,而另一个是S端子复合插头。使用S端子复合插头,更有利于获得优秀的图像。
连接视频信号的方法非常简单,随机附送的一条视频数据线,数据线的一端是黑色的视频接口,在数码摄像机上应该也有一个相同的。连接电视的时候,把颜色对上号就接好了。如果有S端子接口更加简单,因为两头的端口都只有一个,而且形状容易辨认,直接接上就OK了。
以实例认识几个比较简单的接口。下图从左至右分别是USB端口、DV端口(IEEE1394端口)和AV OUT端口(视频输出端口),这三个端口都是数码摄像机连接外接设备的重要端口,下面就让我们简单的介绍一下这三种端口的作用。
AV OUT端口恐怕是最常用到的端口了,因为我们在电视机上观看拍摄的影片时就是通过AV OUT端口和电视机相连的。在购买数码摄像机的时候,一般会配有AV线。AV线一般是一个单头和一个三头插口,三头插口中两个是红色和白色的音频输出插口,另一个黄色的应该为视频的输出插口,而单头插口是直接和数码摄像机连接的。一般的电视机只能接收模拟信号,而存放在数码摄像带上的信号为数字信号,两者并不兼容。但是经过数码摄像机的AV OUT端口,可以直接把数码摄像带上的内容在电视上播放,这个过程就叫做模拟信号输出过程。在一些具有AV输入功能的数码摄像机,这个AV OUT端口其实也是AV IN端口,可以通过操作菜单的设置来改变输入和输出的选项。
上图是摄像机的S端子,S端子实际上是一种五芯接口,由两路视亮度信号、两路视频颜色度信号和一路公共屏蔽地线共五条芯线组成,这种设计主要是为了视频节目复合输出时的亮度和色度的相互干扰。使用S端子复合插头,更有利于获得优秀的图像,但是前提是你的电视机也要具有相应的S端子插口才可以使用。
模拟音频输入/输出端口
和模拟视频的原理一样,通过模拟视频线路,可以直接被带有复合视频输入/输出端口的播放器所识别,那么连接数码摄像机端口的就是音频输入/出端口。
声音是通过波传播,我们平常用的磁带录音机,是通过声音波段,决定不同磁带上磁粉的多少而造成声音的差别,这就是音频的模拟信号。而对于录音笔,MP3和数码摄像机,是把声音转化为数字文件,并储存在记忆卡或者记忆体中。要把模拟信号转化为数字信号,数码摄像机的本身就可以达到。用户把DV带上的数字信号转成模拟信号,也可以把电视的模拟信号转成数字信号。
其操作方法也是和模拟视频输出/输入的操作一样,用随机附送的一条信号线,把模拟播放器和数字播放器连接,如果有S端子,就更加方便快捷。连接音频的插头,一般为红色。
|
USB接口 | 2 |
其他接口 | AV输出端口 |
热靴 | 不支持 |
存储 | |
---|---|
记录介质 | MMC/记忆短棒 |
随机闪存 | 无 |
存储卡插槽 | 支持 |
电力规格 | |
---|---|
电池类型 | SB-LSM80锂离子电池组 |
电池供电时间(小时) | 5.4W(LCD开启) |
附件及选件 | |
---|---|
附带软件 | USB驱动程序、DVC媒体软件 |
随机附件 | 锂电池组(SB-LSM80)、交流电源适配器、交流电源连接线、多功能AV线、说明书、遥控器和时钟的锂电池、遥控器、USB线、软件光盘、镜头盖、镜头盖带 |
外观特征 | |
---|---|
颜色 | 银色 |
长度(mm) | 121.5 |
宽度(mm) | 87.5 |
高度(mm) | 51.5 |
重量(g) | 425 |
环境条件 | |
---|---|
工作温度(℃) | 0-40℃ |
工作湿度 | 10-80% |
存储温度(℃) | -20-60℃ |
存储湿度 | 小于90% |
MyPrice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果有问题,请发电子邮件给webmaster@myprice.cn。谢谢!
京ICP备16069040号-1 网络实名:IT价格网 网站经营者信息公示 QQ:575259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