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问题 GPS导航仪及软件的常见问题>>

GPS定位原理

发布时间:2010-10-11 11:24:07

答案:

GPS定位的基本原理是根据高速运动的卫星瞬间位置作为已知的起算数据,采用空间距离后方交会的方法,确定待测点的位置。如图所示,假设t时刻在地面待测点上安置GPS接收机,可以测定GPS信号到达接收机的时间△t,再加上接收机所接收到的卫星星历等其它数据可以确定以下四个方程式:

四个方程式中各个参数意义如下:
     x、y、z 为待测点坐标的空间直角坐标。
     xi 、yi 、zi (i=1、2、3、4) 分别为卫星1、卫星2、卫星3、卫星4在t时刻的空间直角坐标,
   可由卫星导航电文求得。
     Vt i (i=1、2、3、4) 分别为卫星1、卫星2、卫星3、卫星4的卫星钟的钟差,由卫星星历提供。
     Vto为接收机的钟差。 
由以上四个方程即可解算出待测点的坐标x、y、z 和接收机的钟差Vto 。

目前GPS系统提供的定位精度是优于10米,而为得到更高的定位精度,我们通常采用差分GPS技术:将一台GPS接收机安置在基准站上进行观测。根据基准站已知精密坐标,计算出基准站到卫星的距离改正数,并由基准站实时将这一数据发送出去。用户接收机在进行GPS观测的同时,也接收到基准站发出的改正数,并对其定位结果进行改正,从而提高定位精度。

下一步您可以:
查看GPS导航仪及软件产品 >>